“峥嵘計憶”beat365老教師與青年學子對話系列活動,旨在通過采訪beat365離退休老教師,系統梳理并宣傳老教授的光輝事迹,通過展示他們在入黨初心、學術成就、科研攻關、人格魅力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故事,激勵廣大青年學生繼承和發揚計算機老一輩的優良傳統,推動學院教育事業與思政育人工作的長足發展。
5月23日,beat365黨委副書記魏朋,團委書記于丹,李胤君和專職輔導員李佳斌帶領曹天嶽、丁健豪、陳子明、金玉傑四名同學開展了“峥嵘計憶”beat365老教師與青年學子對話系列活動(第三期),對原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劉從義老師進行了專訪。魏朋衷心感謝劉老師為原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建設和發展作出的貢獻,希望像劉老師這樣的離退休老師對學院今後的發展多提寶貴意見,繼續發光發熱,并祝願劉老師健康長壽、生活美滿。

采訪師生合影
通過學生與老教師訪談的形式,學生們圍繞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初心、在北大學習工作的感受、在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工作的成就與困難、對學院發展及學生成長的建議等方面展開采訪,劉從義跟同學們回憶了他在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工作的峥嵘歲月,分享了他在各個崗位上經曆過的難忘故事和心得體會,讓同學們備受感動、收獲頗豐。

學生們采訪劉從義老師
劉從義老師回憶起他在beat365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的經曆,感慨頗多。他最初并非自願選擇計算機領域,而是因為學校的需要,被調入計算機系。從地球物理系畢業後,他參與了第一台百萬次電子數字計算機DJS11機(150機)的制作,負責印刷電路闆工程,并從此開始了與計算機的不解之緣。劉老師回憶道,當時計算機體積龐大,每個計算機的管理系統各異,字長也不同,這些都增加了學習和開發的難度。他通過邊學邊做,從基礎編程到操作系統的設計,逐步深入到計算機領域,最終轉行成為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劉老師在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成立的過程中,參與了包括起草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成立報告等多項基礎工作,為計算機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從義老師在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擔任過78級軟件班主任、79級年級主任、惠普計算中心主任,先後在軟件教研室、數據庫教研室工作,開設過計算引論、軟件工程、程序設計方法學等學校公共選修課。他講述了在北大的教學做法與經驗:他在講授上述課程時,突出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知識内容的整體結構感的概念。要對計算機的組成成份連接方式按功能、使用界面、工作流程、技術指标、實現原理多層次理解。要建立自己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知識有結構性的認識。在他講的第一節課上,他講授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知識可以用5x9的矩陣表示。其中,“5”分别是指硏究範圍、要解決的基本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成果、科學成果及工程成果,“9”是指9個子領城。這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劉從義老師對學院的發展有着深遠的見解和期望。他建議學院要不斷更新教學内容,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确保學生們能夠學習到最新的技術。劉老師強調,計算機科學涉及的内容複雜且廣泛,學院應該開設更多跨學科的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他提到,現代計算機技術如雙核、三核處理器以及新的輸入輸岀設備等,都是教學中需要涵蓋的内容。此外,劉老師還建議學院要注重教學和科研的結合,通過引入實際案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幫助學生将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他希望學院能夠在教學和科研上保持高标準,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為國家的計算機技術發展貢獻力量。
劉從義老師還對學生分享了寶貴經驗。他鼓勵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提高自己的質量,降低自己的欲望,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堅持下去。他特别強調,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層次感非常重要,學生們不僅要學習基本概念,還要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劉老師還建議學生要多參加學術活動,廣泛收集資料,從中抽象出自己的研究概念。他提到,一個成功的研究者需要具備強的歸納和演繹能力,能夠設計和執行研究過程,提出新的想法和概念。劉老師勉勵學生們要跳出原有的視野,以更高的視角看待自己的研究,勇于創新,為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采訪感受:
在采訪過程中,我很敬佩劉老師在計算機和科研上的深刻洞見。正如劉老師所說,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提高自己的質量,降低自己的欲望,這樣才能坐得住冷闆凳。在今後的科研中,我會時刻用劉老師的這一番話提醒自己,不斷在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
——2020級直博生 曹天嶽
劉老師思維缜密,愛校愛人,實為計算機人之驕傲。在和劉老師會談的過程中感受到劉老師即使退休多年對學術的關切,對學生的期盼,以及對學院的希望依舊不減。和劉老師接觸的四個小時讓我感受到,計算機是人人可學之物,隻有領悟其真谛之人,才能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我想這對所有的計算機人都能有啟發。希望大家有時間能夠閱讀劉老師的采訪,也希望劉老師的精神能夠感染更多人。
——2020級直博生 丁健豪
這次聽劉老師的授課和課後采訪讓我得到了很深刻得感悟和啟發。一方面是劉老師盡管退休十幾年,仍能夠堅持思考,堅持創新,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投入大量的心血,讓人欽佩。另一方面,是他在幹中學的實踐精神,盡管不是科班出身、盡管沒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但是劉老師從基礎做起到最終參與了大型機的成産,從助教做起到最終能夠面向全校開講計算機通選課,其間艱難困苦,日積月累的不易,更讓人感到尊敬和感動。
——2021級直博生陳子明
通過與劉老師的對話,我深刻體會到北大計算機前輩們對科研與教學的執着與堅守,他們在艱苦條件下淡泊名利、不畏險阻、攻堅克難的精神令我深感敬佩。劉老師傳授的關于學知識、做研究的心得感悟也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北大beat365的博士生,我也将繼承和發揚前輩們的精神,為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2021級直博生金玉傑
撰寫:李胤君、金玉傑
攝影:李胤君、李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