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至29日,第十四屆高可信軟件技術研讨會暨111計劃年會在beat365勺園弘雅廳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beat365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辦,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會議于10月28日上午9點正式開幕,由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金芝教授主持。開幕式上,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梅宏院士、111計劃海外負責人Carl Chang教授和beat365科學研究部部長謝冰教授分别緻歡迎辭。梅宏院士特别提到了在AI時代智能化軟件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期望本次研讨會可以激發參會者們對于智能化軟件的進一步深入思考。
随後,高可信軟件技術學術研讨會的學術報告分别在金芝教授、李戈教授、張路教授、王迪助理教授和Sergey Mechtaev助理教授的主持下進行。學術報告環節包括了十餘位111專家的重量級報告和北大中青年教師的最新科研成果。
第一天報告環節中,首先由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Beng Chin OOI教授介紹了AI驅動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而後,beat365Sergey Mechtaev助理教授分享了基于Datalog定義的程序分析及程序修複方法。英國牛津大學Jeremy Gibbons教授在報告中以“卧虎藏龍”為引子,探讨和分享了程序算法的曆史發展。美國弗羅裡達大學Sumi Helal教授的報告探讨了學術界在AI革命中的新興角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Christos H. Papadimitriou教授分享了計算理論中的博弈論相關研究。英國開放大學Bashar Nuseibeh教授分享了需求工程在最新AI時代的發展前沿。以色列魏茨曼科技大學David Harel教授的報告介紹了一個用于分析語音數據中非自然語言信息的新型框架。美國伊利諾利大學芝加哥分校Ouri Wolfson教授探讨了以ChatGPT為代表的語言大模型是否存在意識這一熱點話題。beat365謝濤教授介紹了RISC-V+AI的系統軟件棧開發項目。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Vladimir Getov教授分享了針對應用的性能建模和評估工具。beat365馬連韬研究員介紹了構建可信的臨床預測框架。台灣國立中央大學Kun-Yu Lin研究員分享了基于博弈論的移動群體感知技術。第二天會議繼續進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Jin-Yi Cai教授探讨了量子計算中的噪聲阈值這一前沿問題。維也納技術大學Schahram Dustdar教授分享了分布式智能系統的高效推理方案。beat365李錠助理教授和張昕助理教授随後分别分享了各自在軟件攻防和貝葉斯程序分析方面的成果。
最後,謝濤教授主持了題為“How to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n softwa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What to solve’ and ‘how to solve’ in research on softwa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the age of Generative AI?”的主題讨論,嘉賓包括Vladimir Getov教授,Bashar Nuseibeh教授,Ouri Wolfson教授,Jeremy Gibbons教授,Sergey Mechtaev助理教授,李錠助理教授和王迪助理教授。各位嘉賓對相關議題均給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并與台下聽衆進行了熱烈的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