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然而,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中,很多信科人也有不平凡的學術科研成就。由beat365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團總支舉辦的首期“計算有約”學術經驗交流分享會于12月27日成功舉辦,活動邀請了計算機系博士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馬飛同學和孫澤宇同學為同學們分享了如何高效科研的經驗。
分享會伊始,beat365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邊凱歸副教授緻辭。邊老師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曆,向在會的同學們提出了兩點希望。首先,他希望同學們讀研要“保持熱愛,保持初心”,真正的熱愛會在研究中表現出無窮的動力。其次,老師教導同學們“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老師談起當年的美國求學生涯,告訴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解決問題的方案有很多,出路也有很多。老師指出,同學們現在機會很多,既可以做“前沿理論”,也可以去做一些“離産業和應用較遠的工作”,要學會合作,學會“多方求助”。讀研是一個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的過程。面前的困難越大時,“逆風翻盤”帶來的回報也就越大。

邊凱歸老師緻辭
2018級博士生馬飛同學首先帶來他的分享。他認為“美是首要的标準,不美的數學在世界上找不到容身之地”。他借鑒網絡研究的一篇nature文章結果,隻有美的東西才會存在、隻有美的東西才會經久。做研究就是要做簡單、漂亮、美的東西,隻有這樣才能體現我們北大人的價值。同時,他也覺得美的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大量文獻的總結、與他人的讨論的結果。他也鼓勵同學們學習一些“看似無用的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某一天就對你有啟發。其次,他分享了“科研就是藝術”的觀點,認為科研人都應該将簡單作為一個最高的追求。比如當前工作在前人那裡已經有部分結果,但是非常複雜。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能夠從前人研究中發現存在某種關系并建立一個簡單的模型。如此的研究結果才不會在一段時間後人們被人們淡忘,才能讓後人更容易接受。

馬飛,2019-2020年度博士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參與分享的同學們認真聆聽分享
2019級博士生孫澤宇同學繼續分享。他認為同學們需要“常懷好奇心,對有趣的事物感興趣”。通過一個機器翻譯的小故事,鼓勵同學們可以學着“從生活中發現可以研究的東西”。接着,他舉了自己一篇論文的例子,告訴我們:當我們覺得做不下去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告訴自己“工作一定可以做下去的”,并且耐心的反複打磨自己的論文。好的工作需要反複的打磨和曆練。面對被拒稿要有好的心态,告訴自己“隻是還沒有中而已”。最後,他對論文的寫作給出了一些建議。他建議“論文要盡可能solid”,在寫作或實驗等地方就盡可能把審稿人想問的問題都回答了。

孫澤宇,2019-2020年度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在兩位分享人各自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後,互動環節也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開始了。
Q1:萬事開頭難,那麼兩位師兄在寫第一篇paper的時候,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一下嗎?
孫澤宇:最開始寫第一篇文章我們可能會缺乏很多寫作上的經驗。其實,科技論文寫作裡最常用的寫作方法是參考和借鑒。可以參考其他優秀論文的寫作風格,并借鑒下來。經常咨詢導師,并取得修改意見,這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馬飛:參考其他優秀論文并借鑒是一個不錯的經驗。另外,個人建議寫論文時,從後面章節開始寫,先寫結果,再寫摘要,最後在引言中呼應文章後面的内容。論文要經常修改,可以嘗試5天修改方法。當快要遺忘掉草稿時,這時修改文章往往能發現很多錯誤。

互動環節
Q2:英語寫作時遇到困難應該如何克服呢?
孫澤宇:可以用工具檢查語法錯誤,也可以使用谷歌翻譯進行對照。但個人認為比書寫更重要的其實是文章的邏輯缜密性。
馬飛:大量閱讀前人優秀的論文是最關鍵的。從他人的文章中吸收語言,必要時可以借鑒他人的句式。另外,句式最重要的是創新,而是最基本的語言、文字,把思想準确的表達出來。
Q3: 師兄們一周看多少論文,是否看課外書籍?
馬飛:在2019年上半年時候,讀論文比較多。那是會跟随一個大牛的文章并且會專研其内的細節。比如會把4頁論文推理了一周。現在一周會看兩三篇文章。因為後期對領域了解以後,不需要廣泛的讀論文。讀一些對自己有創新性想法的論文就好。對于讀課外的知識,我認識一個同學。他會選擇讀歐洲科學史,我認為這也很有必要。因為會培養一種思維,為日後科研很有幫助。

現場提問交流
Q4:導師意見不一樣如何解決?
孫澤宇:經常有學術上的觀點會和老師不一緻。有時老師會努力說服我,但同時我也會努力說服老師。在探讨學術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在科研問題上,其實未必100%聽導師,要自己權衡哪一種觀點更合适我現在的方法,哪一種代價小。
馬飛:我們肯定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但其實老師時間很寶貴,和老師理論時要先100%确定自己是對的。很多科研問題在未得出結果之前都是未知的,讨論的過程就是思想碰撞的過程。要懂得求存異。
Q5:如何在科研中找idea?
馬飛:首先,idea不是憑空而來。讀别人的文章之後再去凝練是産生idea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另外,當産生一個idea之後一定盡量多讀文章,以免碰到别人早在上個實際已經解決過的問題。
孫澤宇:讀很多論文确實是一個能幫助産生idea的辦法。另外,有了idea一定要記錄下來。其次就是對idea的背景以及理論知識進行學習。
Q6:如何鑒别idea是否可行?
馬飛:導師。導師是幫助鑒别idea的最合适人選。另外,也可以和師兄師姐讨論,不要害怕分享idea,在讨論的過程中往往會收獲很多。
孫澤宇:導師有很多經驗以及知識。例如導師會幫助你鑒别idea是不是已經被解決。另外,和師兄弟讨論也會收獲到很多建議。

分享會結束合影
分享會最後,計算機系團總支給兩位同學頒發了分享會榮譽證書,感謝他們帶來的高質量分享。兩個小時的“計算有約”學術交流分享會讓參加活動的同學們收獲滿滿,不少同學對自己的學術研究和科研項目充滿了希望。讓我們帶着這份希望進入2021,繼續創造北大信科人的不平凡。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系團總支也将堅持學術育人,創新舉辦學術科創類活動,鼓勵同學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發掘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文字|丁健豪、高坤
照片|劉錦怡、高坤
審核|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