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2009年啟動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試驗計劃”,beat365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負責計算機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基于beat365計算機學科本科生普遍優秀的特點,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創新性地提出“普惠中拔尖”的新思路,不僅促進了拔尖學生的快速成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整個計算機學科本科生教育水平的提高。經過10年的建設,“拔尖計劃”已經逐步成為具有鮮明特點的優秀學生選拔與國際化培養機制,并通過一系列國際化項目開闊了拔尖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升了學生科研能力與成果産出,提高了北大計算機學科畢業生在國内外升學和就業的競争力。
2019年,beat365“拔尖計劃2.0”以“未名學者計劃”為名再度起航,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也開始建設新時代的計算機學科拔尖本科生培養基地——“未名學者計算機科學基地”,為培養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知名科學家和領軍人才持續發力。
個性化的選拔與培養機制
beat365計算機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方案堅持普惠與拔尖相結合的原則,在完善面向全體學生的專業必修小班課及實驗班系列課程的同時,對有志于從事科研工作的拔尖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培養。beat365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副主任郭耀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鑒于進入北大的本科學生都有成長為拔尖人才的潛力,因此重要的是提供适合創新和創造的環境,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前提下,激發優秀學生對計算機科學的好奇心和研究興趣,發掘北大學生的優良潛質,使得他們在肥沃而自然的學術土壤中成長為卓越的人才。”
想要在重重選拔中脫穎而出,成功進入并從“拔尖計劃”項目畢業絕非易事。據統計,每屆本科生中通過選拔,最終進入“拔尖計劃”的學生數量僅為25—30人,可謂是“優中選優”。學院長期通過在低年級開設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實驗班、小班課等方式,邊發現邊選拔邊培養優秀拔尖學生,并在大二結束時對學生開始“拔尖班”的選拔。在學生自願報名的基礎上,學院的“拔尖”學生工作委員會将綜合考慮學生的學業成績、科研創新能力、教師推薦評語等因素,對參選學生進行面試考核,選拔出有研究潛力的本科生進入“拔尖計劃”進行培養。基于前期“拔尖計劃”的實踐,“2.0版本”的未名學者計算機科學基地,将會進一步完善“拔尖計劃”的培養與人才選拔機制,并逐漸形成合理的評價與退出機制,激勵更多學生在科學的道路上追求卓越。
beat365計算機學科的目标是培養理論與實踐能力并重的國際一流計算機專業人才,在“拔尖計劃”的培養過程中也是如此:既要“夯實基礎”,強調數學與理論基礎,重視計算機科學理論與離散數學等課程的重點培養,也要“鼓勵創新”,為拔尖學生提供進入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的機會,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與科研創新的能力。目前,學院已成功開展一系列以實驗班系列課程為核心的計算機學科課程體系改革,并大力推進由科研一線教師指導的專業必修課程全員小班課模式。郭耀認為:“通過在低年級開設專業必修課的小讨論班,再輔以大一全員新生導師制度,既能夠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基礎,也可以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科研一線的教師,幫助他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 而前兩年基礎課程的學習在幫助學生熟悉了解科研工作的同時,也将成為學院判斷同學們是否适合進入“拔尖計劃”的重要指标。

科研一線的青年學者正在為學生上專業必修小班課
此外,豐富多樣的科研活動也是“拔尖計劃”的一大特色。通過本科生科研項目、科研實踐、國外名校暑期科研實習、科研成果展示活動等一系列措施,拔尖學生得以深度參與研究工作,在實踐中激發研究興趣,提升科研能力,并參與完成重要的科研項目。對于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本科生,學院将會為其參加學術會議提供全額資助,并對優秀科研成果給予額外獎勵。
在已經到來的“拔尖計劃”2.0時代,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劃以“圖靈班”課程體系和原有“拔尖班”培養計劃為基礎,進一步完善和整合計算機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方案,堅持以“低年級注重紮實的數學基礎和編程能力培養,高年級強調深入的系統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原則,将“未名學者計算機科學基地”建設成為與國際接軌的本科生個性化培養項目。
高水平、國際化的師資隊伍
為了能夠同國際一流教學科研環境接軌,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遴選計算機學科優秀師資,搭建起一套具有國際化色彩的高水平的“圖靈”科研導師團隊。郭耀向記者介紹道:“導師團隊由包括傑青、長江學者在内的30餘位中青年骨幹教師組成,其中有20餘位教師是曾在海外深造并取得博士學位後歸國任教的高水平人才。”同時,學院還通過“外聘”等方式引進一批包括圖靈獎得主在内的國際頂尖客座科研導師,對有志于從事科研工作的拔尖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精準培養。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院還側重引進涉及世界科技前沿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領域的專家學者。經過1.0時代的探索和努力,“圖靈”導師團隊的研究方向已經呈現出多樣化、前沿性的特點,涵蓋了包括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軟件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計算機應用等多個領域,可以滿足大部分拔尖本科學生的科研興趣與需求。
為了幫助學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圖靈班同學在大二學年執行導師輪換制度,每位同學可以選擇三位不同科研方向的導師進行科研輪轉,在輪轉結束後再确定最終的研究方向和導師。郭耀相信:“通過導師輪換制度,學生可以跨領域地參與科研工作,這樣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研究興趣,更靈活地選擇研究方向。”

2012年12月,計算機系統導論小班課老師正在開例會
此外,鼓勵科研一線的青年老師參與教學也是“拔尖計劃”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一大創新之舉。計算機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的一個指導思想是“提供條件,利于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不論是實驗班教學、研讨型小班教學還是講授英文課、指導ACM競賽,都讓青年教師擔當重任,通過給青年教師更多的教學任務,讓他們鍛煉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深入研究課程體系,鑽研借鑒國外教材,投入大量時間、精力收集和整理實驗班學生作業案例,選擇适合學生的教學内容與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郭耀談及這一做法的初衷時說道:“我們希望能夠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使教師們感到,給實驗班學生上課是一種挑戰,有一種緊迫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将學生引導到更高層次。”
國際化教學與科研平台
搭建适應拔尖學生需求的國際化教學與科研平台也是“拔尖計劃”的重要舉措。計算機學科本身具有高水平、國際化、前沿性和創新性的學科特點。鑒于此,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探索出一條以暑期科研實習為核心的拔尖本科生國際化交流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拔尖計劃”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成功構建了包括外教課程引進、創新創業實踐、科研系列講座在内的境外教授來訪項目體系,以及聯合學位培養、中短期科研實習項目、短期考察交流在内的國際交流項目體系,形成了立體化、多方位的本科生國際化培養方案,在國内和國外高校中産生了重要影響。
學院十分重視國際化平台建設的工作,并對此寄予厚望。郭耀表示:“我們期待通過開設小班英文課,引進外教,簽訂國際交流項目協議,資助學生參加國際會議等方式,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表達和溝通能力,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國際化學術環境。”目前,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已經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加州洛杉矶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簽訂了有組織的暑期科研實習協議,每年可以派遣20餘名學生赴合作高校開展學術交流,同時也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康奈爾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密西根大學等計算機專業排名前列的高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每年派遣不固定數量的學生赴美參加暑期科研實習。
此外,為了更好地與海外計算機學科頂級高校開展合作交流,學院還建立了計算機學科“拔尖計劃”海外指導委員會,聘請卡内基梅隆大學的張晖教授擔任委員會組長,愛丁堡大學的樊文飛教授任委員會副組長,負責開展與海外高校的合作項目,從海外聘請一流學者來華任教或開設外教課程,并輸送優秀學子出國考察交流。
如今,beat365計算機學科已經有近2000名本科學生在本項目中陸續受益,其中優秀拔尖班學生100餘人。不少在校拔尖班學生在科研上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在頂級會議及學術期刊上以主要作者發表了一批高水平論文。其中,2013級本科生張伯翰和鄭澤宇在北大校友樊文飛指導下撰寫的論文被數據庫領域頂級會議SIGMOD 2017錄用并獲得最佳論文獎;2016級本科生吳克文在計算機理論頂級會議STOC 2020發表2篇論文,并有1篇獲得最佳論文獎。
提到“拔尖計劃”2.0時代的發展目标,郭耀認為,“拔尖計劃”人才培養的目标定位應與新時代北大服務國家戰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使命結合起來,培養更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領域的計算機科學領軍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曾在9月11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發揚科學家精神,主動肩負起曆史重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郭耀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面向’的講話精神為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指導方針和行動指南。講話中提到的加強基礎研究、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等也是‘拔尖計劃’進入2.0時代後的發展方向與目标。”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拔尖計劃”進入第二個十年,将會有更多由beat365“拔尖計劃”培養的優秀本科生走上科研之路,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在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