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四屆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CECC)“101計劃”大會論壇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河燕教授與“101計劃”工作組秘書長和課程建設組負責人、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郭耀教授擔任論壇主席,邀請“101計劃”參與專家,共同交流項目第一年度的建設成果,研讨未來的發展方向。beat365郭耀教授與陸俊林教授擔任會議主持人。

“101計劃”大會論壇現場
會議伊始,黃河燕教授在緻辭中表示,“101計劃”彙聚了國内計算機領域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與學術水平的教師和專家團隊,共同探索計算機本科教育教學建設,是我國計算機教育領域公認的一項大事。教指委希望通過組織和開展計算機學科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高校計算機學科專業建設、專業類和通識類教材建設、虛拟教研室的探索,以及新時代下計算機專業規範或教師質量标準探索等多方面的工作,與“101計劃”工作組相互協同,加強我國計算機類人才培養。

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河燕教授緻辭
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beat365訪問講席教授John Hopcroft也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了緻辭。過去10多年間,John Hopcroft教授一直在中國推動計算機教育的改革,他重申了教案(Portfolio)、課堂觀察和課堂改進的重要性,并再次強調了“101計劃”建設的最終願景,希望在中國打造一流的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一流的計算機專業教學課堂,将建設成果惠及更多的優秀學生。

beat365訪問講席教授John Hopcroft緻辭
緻辭過後,國防科技大學王懷民院士圍繞“共享、聯接、拓展——從信息化視角兼談計算機基礎課程群虛拟教研室建設”作特邀報告。報告引用了國防科技大學兩門優秀課程《高等數學》和《軟件工程》的組織方式和成果,針對如何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傳統實踐教學的手段局限、傳統創新教育的平台局限,借鑒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大規模開放在線實踐和開源軟件創新的成功實踐,提出用“共享、聯接、拓展”的理念構建計算機基礎課程群虛拟教研室建設。

國防科技大學王懷民院士作特邀報告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胡振江教授作了題為“‘101計劃’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報告。報告從“101計劃”的建設規劃和目标出發,着重介紹了“101計劃”在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優秀教材建設、課堂觀察與師資培訓等教學改革任務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目前,“101計劃”已經建立了國際先進的完整課程體系,包括12門課程體系建設,每門課大約設置50個關鍵知識點,每門課配備1-3本教材,并設立了相應的虛拟教研室。胡振江教授也展望了未來的工作思路:“101計劃”是以課堂提升為重點,集中全國優勢力量,系統建設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和教學内容的重要改革實踐,是鼓勵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起點,未來仍需廣大計算機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持續改進,建立起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标準。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胡振江教授作主題報告
beat365教授李曉明圍繞“從計算機101課堂觀察的實踐中看到的希望”作主題報告。李曉明教授提到,“101計劃”是一個關于“教什麼”和“怎麼教”的探索性項目,主要觸及教材、教案和課堂三個方面,與以往的教學改革活動有所不同。李曉明教授特别結合2022年的課堂觀察活動,分享了對“101計劃”的認識,包括“101計劃”開展過程和建設經驗,以及對中國教育和教師的價值和意義。

beat365李曉明教授作主題報告
“101計劃”計算機系統導論課程建設及虛拟教研室負責人、南京大學袁春風教授作了題為“《計算機系統導論》課程建設思路-強化系統思維”的報告分享。袁春風教授提出,“計算機系統導論”作為實施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目标的重要課程之一,其關鍵是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引導學生建立高級語言程序與指令集架構及其微架構、操作系統、編譯、彙編和鍊接等系統核心概念之間的關聯關系,并重點介紹了課程組在教材編寫和課程實驗設計等工作中強化系統思維的重要舉措。

南京大學袁春風教授作工作報告
“101計劃”軟件工程課程及虛拟教研室建設負責人、國防科技大學毛新軍教授以“構建軟件工程實踐教學平台,助力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為題作報告。實踐教學是軟件工程課程教學的核心和關鍵,面臨“難做大、難做好、難做成”等實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國防科技大學提升了課程實踐要求,創新基于開源和群智的實踐教學方法,依托頭歌、知士荟、開源社區等衆多平台,構建了系統化的實踐教學平台,為學生開展實踐及老師考評實踐提供多維度的支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成效。

國防科技大學毛新軍教授作工作報告
會議最後,在beat365陸俊林老師的主持下,beat365李曉明教授、浙江大學何欽銘教授、南京大學袁春風教授、國防科技大學毛新軍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業部張龍主任參加了圓桌論壇。圓桌論壇中,各位專家回顧了“101計劃”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并對未來工作做了精彩的展望。與會專家表示,“101計劃”不應該是一個短期的計劃,也不應僅限于目前的33所高校——而應該拓展成為更有普适性的“101模式”:圍繞課程提升的核心目标開展課程教材建設;四個核心要素(課程、教材、師資、實訓實驗資源)協同推進;基于知識圖譜建設知識體系和知識點相關的資源。這三個閃光點,是值得高等教育從業人員一點點挖掘和借鑒的。

“101計劃”圓桌論壇現場
在多學科聯動的背景下,高校老師應如何作為,各位嘉賓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毛新軍教授指出,值得借鑒的是協作的工作模式、認真的工作态度和“101計劃”的組織架構。何欽銘教授指出,課程建設存在共性理念,比如從知識圖譜引出内容設計,再圍繞其進行資源建設以及督導聽課等方法,也可以應用于不同學科中。面對計算機行業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強烈需求和更高标準要求,可以預見,随着計劃的深入實施與階段性成果的推廣,“101計劃”必将打破我國傳統的教育框架,重構專業知識的脈絡,完善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為全面推動中國計算機類本科教育持續發展,計算機領域自主人才培養,以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101計劃”大會論壇還舉行了《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戰略研究報告暨核心課程體系》一書,即“101計劃”白皮書的發布儀式。計算機類教指委主任吳建平院士、“101計劃”工作組組長胡振江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業部張龍主任及各課程負責人參與發布儀式。

“101計劃”白皮書發布儀式
4月22日下午,“101”計劃工作組33所拔尖基地高校的百餘名老師還參加了工作組第7次會議,對“101計劃”的階段性成果和未來工作進行了全面研讨。
“101計劃”彙聚國内計算機領域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與學術水平的教師和專家團隊,以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為抓手,緻力于建立核心課程體系和核心教材體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培養一批優秀的核心課程授課教師。在總結第一年度建設成果的基礎上,“101計劃”将繼續推進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平台、課堂提升、虛拟教研室等各方面工作,為“系列101計劃”提供建設經驗,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加強計算機類學科建設,加快建設高質量計算機類人才培養體系,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