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招生 » 正文

招生信息

研究生招生

光輝曆史造就高水平專業學科

beat365計算機專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數學力學系計算數學專業和物理系的無線電物理、電子物理和半導體物理專業。1978年正式成立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包括計算機軟件和微電子兩個專業。2002年成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之後,在原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的基礎上建立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和微納電子學系。2021年成立beat365。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beat365與國内其他單位聯合攻關全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150機),并研制成功配套的國産大型操作系統。近年來,beat365還在系統軟件和視頻編解碼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兩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取得了重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beat365官方网站牽頭建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國家級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擁有多媒體信息處理全國重點實驗室、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視頻與視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算語言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處理器及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關村網絡與信息安全開放實驗室等科研基地,形成了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技術應用三個層次的科研體系。

近年來,本學科不斷發展壯大,為國家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才,取得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等多方面的豐收,為我國計算機科學研究與應用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優秀導師荟萃之地,研究生創新成長沃土

beat365官方网站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的學術梯隊,現有博士生導師98人,碩士生導師3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講席教授4人,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特崗學者入選者7人,傑青1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3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5人,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學者入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級青年項目計劃入選者15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項目負責人8人。近年來,共承擔500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課題,科研經費年均超2億元。曾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項;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3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項。在人才培養方面,1人獲全國百篇優博;7人獲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本學科點是我國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高素質、多層次、創新性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我們緊密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前沿,圍繞已有優勢和戰略必争的研究方向,經長期發展,形成合理的學科布局,研究方向涵蓋各個方面,并突出重點和特色。

beat365官方网站目前已經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個體素質高、具有合作精神、産學研結合的創新團隊。本學科的研究生無論選擇哪個研究方向,都能獲得一流導師的精心指導,從而為未來的深造或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流成果湧現之處,研究生成長有力保障

進入新世紀以來,本學科在國際一流的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做特邀報告,獲得STOC、ICSE、SIGMOD、VLDB、ICML、WWW、ASE、FSE、UbiComp、ISSTA、HPCA、ICS、EMNLP等頂級會議的最佳論文/傑出論文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數百項,每年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經費上億元,參與制定包括國際标準、國家标準、行業标準等10餘項。

計算機系統結構研究方向在國内最早開展自主微處理器正向設計研究。團隊研制成功中國第一套支持微處理器正向設計的軟硬件協同設計環境和自主指令系統的16/32位微處理器。作為中國“芯”的重要發源地和國内領先的專業從事自主CPU及系統設計單位,始終堅持自行設計、自主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發展思路,制定了自主知識産權的自主CPU指令系統,并基于該指令系統研制了多種規格的自主指令系統系列CPU芯片。目前,基于北大自主CPU的信息終端已在特定安全領域形成覆蓋性規模應用,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該方向承擔了大量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在處理器設計、系統軟件、安全計算機系統等方面形成大量論文、專利、軟著和IP核,具備完整的系統性技術積累,并長期持續和業内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合作。

網絡與高能效計算研究方向,長期在智能網絡、分布式系統、高性能計算、軟硬件協同計算/系統軟件、智能機器人系統、多智能體博弈算法和平台以及電子設計自動化等方面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和省部級獎,兩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獲CODES+ISSS、ICCAD、MobiCom、INFOCOM、IWQoS、HPCA、ICS等頂級會議最佳論文/最佳論文提名獎。參與了ChinaGrid、NSFCNet、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等多項國家級重大項目,主持研發了“天網搜索”和中國網絡信息博物館等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信息系統,發展了和騰訊、百度、華為、阿裡等著名IT 企業的合作,并有多個産學研合作成果落地。畢業生在學術界和工業界均表現卓著,多名畢業生在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北科大、北工大、天津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成都電子科大、中山大學等國内重點高校擔任教職,同時培育了10餘位互聯網産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包括酷訊、酷我、唱吧、秒針、明略、脈訊、百煉智能、天眼查等。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研究方向,在智能化軟件開發平台、軟件互操作技術、移動和普适計算系統、知識管理以及大型通用數據庫等領域均取得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在軟件工程國際頂級會議上,北大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成為位列中國之首。系統和平台研發方面,軟件互操作上提出了颠覆式的“黑盒”技術途徑,打破了信息孤島,實現數據整合共享,獲得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智能化軟件開發平台為中國軟件産業帶來技術提升,實現顯著的經濟效益;代碼智能推薦技術和代碼缺陷智能修複技術均達到世界最好水平;在Wi-Fi感知呼吸等毫米級人體行為智能感知方面,奠定理論基礎,實際精度保持世界最佳水平;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知件”的概念,構建了完整的知件技術體系和支撐平台;在程序理論的時态邏輯、協議驗證和工作流描述方面做出了有影響的工作,其中近似算法和一些生物算法研究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高性能安全網關、網絡信息搜索與發現、網絡與信息安全體系結構等方面也承擔了多個研究課題;虛拟仿真技術領域的多通道人機交互理論、超大規模分布式複雜虛拟現實技術以及基于GPU的仿真模拟技術等理論和方法在工程等領域得到了成功的應用;軟件服務工程技術、物聯網信息融合、智能數據處理、情境建模與推理、服務發現與組裝、高可信雲服務、移動互聯網服務、數字内容服務等,均已取得了先進研究成果。本方向的國際合作研究和産學合作研究均取有重大成果。

數據科學與工程方向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部級特等獎等多項獎勵。随着硬件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大數據管理分析、分布式機器學習和AI系統、AI+DB、AI for Science、緊湊數據結構、文本數據和圖數據挖掘、網絡優化、無線移動計算、新型硬件等方向取得突破,獲ICML、VLDB、NSDI、ASPLOS、WWW等頂級會議最佳論文/傑出論文/最佳學生論文獎,相關技術在社交網絡、推薦、醫療、教育等領域落地應用。相關方向畢業生在學術界和工業界均表現卓越,除了在衆多互聯網公司和企業單位擔任骨幹人員外,多名畢業生在北大、清華、人大、北航、北理工、北師大、武大、北郵、國防科技大學、昆士蘭大學、普渡大學、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蒙特利爾大學等國内外高校擔任教職,同時也有數十位學生在畢業後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包括安克、天眼查、百奧幾何、Alluxio、清風科技等。

自然語言處理研究方向,長期開展以中文為核心的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在理論層面,充分利用語言學、計算機科學、認知科學等多學科融合的優勢,探索語言深度理解的内涵,構建語言理解的多元認知理論基礎。在資源層面,将語言學理論與計算機工程相結合,基于中文語言特點,構建面向中文深度理解的大規模語言知識資源基礎設施。在模型層面,研究融合結構化學習與深度學習方法,解決自然語言理解的大規模複雜結構學習問題,提升語言深度理解的效果。在技術層面,将深度學習與複雜結構建模相結合,研發自然語言多層次理解及海量文本挖掘核心技術,研發海量文本内容分析系列關鍵技術。在應用層面,研制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系統,服務社會,推動中文信息處理相關産業的技術變革。研制開發了中文信息處理核心基礎資源——綜合型語言知識庫,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國内外研究機構和著名IT公司廣泛使用;設計開發了一系列的語言處理工具和平台,為相關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方向,開展視頻編碼和圖像識别核心算法研究,成為本領域核心專利的重要産出中心,組織領導視頻技術國家标準和國際标準制定,引領基于生物視覺的視覺信息處理研究,研制速度超越生物千倍以上的類腦視覺芯片和系統;面向内容的海量信息處理,互聯網信息處理及大型網絡分布式系統等獲得多項重要成果;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已成功應用;在人工智能領域,高度智能化的機器感知系統、自主友好的人機交互以及海量多媒體信息的智能處理等,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深入研究大型園區網運行中的網絡管理、網絡安全、流量控制、身份認證等問題;研究網絡攻防對抗和軟件漏洞挖掘技術,以應對不斷演變的網絡安全威脅,并取得了豐富的應用成果;研究跨校及全球無線漫遊及應用資源共享等問題,在教育網規模化部署應用,實現可控前提下的全球資源共享,研究解決高性能計算、雲計算與大數據相關作業管理、權限分配、資源限制、資源計費和應用管理等問題,取得了一系列國内領先研究應用成果。通過研究數據庫的結構、存儲、設計及應用的理論和方法,實現對數據高效管理、挖掘、分析和應用,取得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應用成果。

近年來,beat365官方网站的研究工作獲得的重要科技成果獎包括:

l 2022年,“數據驅動的軟件測試與修複”獲得電子學會自然科學一等獎。

l 2022年,“特征流與模型流協同的大規模視頻智能處理技術及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l 2022年,“沉浸式視頻編解碼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l 2020年,“網絡多媒體内容理解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l 2020年,“超高清視頻多态基元編解碼關鍵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l 2019年,“超高清視頻編解碼關鍵技術” 獲中國電子學會技術發明特等獎。

l 2018年,“雲-端融合系統的資源反射機制及高效互操作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l 2018年,“視頻編碼國家标準AVS2支撐中央電視台播出超高清電視”獲“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獎。

l 2018年,“基于知件的知識獲取和知識服務關鍵技術與應用”,獲中國計算機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

l 2017年,“高效視覺特征分析和壓縮關鍵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l 2017年,“雲-端融合系統的資源反射機制及高效互操作技術”獲中國電子學會技術發明特等獎。

l 2016年,“視覺特征緊湊表示方法及高性能圖像搜索技術”獲高等學校技術發明一等獎。

l 2016年,“基于變形敏感的軟級聯模型的視頻拷貝檢測方法及系統”,第十八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l 2016年,“互聯網多模态内容分析與識别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l 2015年,“軟件定義的雲管理關鍵技術及系統”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l 2015年,“監控視頻高效編碼與智能分析技術及其在城市智能交通中的應用”獲中國電子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

根據beat365新一期雙一流建設的總目标,beat365的建設目标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科學與工程兩個學科整體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服務。beat365官方网站各個領域的豐碩研究成果以及面向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目标,為研究生們提供了參與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的衆多機遇,也是研究生們完成高水平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的學術保障。

過去是曆史,是創造未來的堅實基礎;未來是希望,是弘揚曆史的雄偉構想。歡迎有志于從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學生們,報考beat365官方网站的各個研究方向!

你們的參與,是創造一流研究成果的鮮活力量!你們的奮鬥,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保障!

讓我們在共同的科學研究殿堂裡,并肩戰鬥,努力創造中華民族複興的輝煌!

招生導師信息 /zsxx/yjszs/dsxx.htm